嗎?從近期最熱門的「憂鬱症就是不知足」來探討,憂鬱症真的是如此嗎?
_
憂鬱是很常見情緒狀態,人在遭逢失敗或挫折時,難免會心情不好。而憂鬱症就像「心的感冒」是一種需要被治療的情緒疾病,一旦發現自己長期處在過度嚴重的情緒低潮中,甚至出現其他身心症,那可能就要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。
_
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(DSM-5),目前診斷憂鬱症的標準包含以下九項。如果有至少五個症狀,持續超過兩週,且大部分的時間皆是如此,可能就要懷疑是不是得了憂鬱症。
1. 情緒低落
2. 對事物提不起興趣
3. 體重下降(或增加) ; 食慾下降(或增加)
4. 失眠或嗜睡
5. 動作遲緩
6. 容易疲累、失去活力
7.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
8. 無法專注、無法決斷
9. 反覆出現死亡想法,甚至有自殺意念、企圖或計畫 小提醒:並不是有這些症狀,就等於得憂鬱症,詳細情形還是需要靠醫師進行診斷。
_
一個人是否得憂鬱症的原因,可能受到生理、心理、社會文化、壓力事件等因素的影響。
生理層面,可能跟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: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,或是基因遺傳(家族病史)有關;而在心理層面,生活壓力、習得無助感、錯誤認知……等可能是導致憂鬱症的因素。
也就是說並不是看起來樂觀、活潑的人就不會得憂鬱症,目前也「沒有」研究表示:因為不知足或不懂得感恩會造成憂鬱症。
_
身為親友,我們可以怎麼做:
1.不鼓勵:不要一直對患者說「要加油」或是「你就想開一點」。
2.不批判:不將造成疾病的原因怪罪在患者身上。
3.可陪伴:讓患者知道他不是一個人,他並不孤單。
面對小鬱的到來,我們可以:
1.向家人與朋友尋求支援
2.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
3.重新認識與了解自己,空閒時間讓自己好好放鬆
_
憂鬱症本身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異樣眼光帶來的壓力。現實中,憂鬱症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,還需要我們卸下標籤,更去認識與重視它。
在面對憂鬱症患者時,或許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感受,但我們可以提供我們的陪伴,讓他們知道「我們都在」。
_
#低潮 #情緒 #難過 #悲傷 #傷心 #痛 #心累 #陪伴 #厭世 #負能量 #憂鬱 #不安 #累 #心情 #sullen #sadlife #hurting #wecanhelp #sadfeelings #worries #disappointment #depress #depressive #helpme #helpothers #heartbroken #lonely #depresstion